在日前某公開場合,中國工程院劉韻潔院士透露,作為“十四五”規劃中的六大前瞻性核心技術,我國網絡領域第一個大科學裝置,以工業互聯網為主要應用場景,覆蓋全國所有重要城市,擁有130多個邊緣節點的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,今年年底可以完成建設任務。
劉韻潔表示,互聯網在消費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,但面向生產領域將遇到巨大挑戰。因為消費互聯網“盡力而為”的架構滿足不了實體經濟的需要。
劉韻潔指出,工業互聯網需要新的架構和網絡來提供服務。在未來網絡領域,DARPA(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局)在去年提出了面向工業4.0的試驗網絡架構,這值得業界關注。“上半場,中國在消費領域做得不錯;但是在下半場,我們能不能做得更好,這是一個新的開始。”
劉韻潔表示,未來網絡的愿景是智能、安全、柔性、可定制。未來網絡要適應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需求個性化,每個行業、企業、用戶、甚至每個應用都將擁有定制化網絡;供給按需化,運營商將從傳統的賣寬帶,轉變為提供定制化的網絡服務能力;網絡利用率從目前的50%提升至90%以上,降低用戶使用成本。
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應運而生。CENI總體建設目標是,要建設一個先進、開放、靈活、可持續發展的大規模通用試驗設施,滿足國家關于下一代互聯網、網絡空間安全、天地一體化網絡等重大科技項目的試驗驗證需求,獲得一批超前于產業5-10年的創新成果。目前,以依托CENI網絡,開展B5G/6G技術創新試驗,包括:跨域端到端切片、5G+8K、5G+AI、零接觸組網、網絡計算一體化等創新試驗驗證。
劉韻潔在發言中總結了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具備的幾大關鍵能力,其中包括端到端的按需可定制、確定性的服務能力、多云交換服務能力、智能驅動網絡安全防護策略等能力。
首先是端到端的按需可定制。網絡需要什么樣的性能指標,走什么樣的路由都可以自己定制,也就是說“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網絡”。要想實現這個愿景,就需要承載網的變革,從原來的黑盒設備,走向開放的、可定制、可重構的承載設備,需要什么資源,就靈活配置。硬件設備之上,有一個云網融合的大網操作系統,進行全網資源調配,應用驅動網絡配置,人工智能、安全、區塊鏈等創新技術都可以融入其中。
其次是確定性網絡服務能力。CENI團隊去年攜手聯合實驗,從北京到南京,經過13個城市的交換節點,2000多公里,端到端的時延抖動可以做到小于30微妙,這在傳統互聯網中是根本做不到。而且,這并不是一個空載的網絡,網絡負載達到了80%,這在業界是第一次。明年CENI將在全國提供端到端的確定性服務能力。
第三是多云交換服務能力。業務上云已經成為企業的現實需求,其中多云形態是主流。但公有云服務提供商之間的設計規范標準并不相同,這就可能導致云孤島。只有把云的差異性屏蔽掉,才能實現云的功效。CENI現在已經把阿里云、騰訊云、AWS等主流公有云實現共享,將來還要進一步把所有云實現資源共享,這個工作需要有標準的制定。
第四是智驅網絡安全防護能力。作為一個面向工業互聯網應用的開放網絡架構,如果安全解決不了,就是很大的問題。CENI采用了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安全問題;在實驗中,CENI成功抵御了1.5T的DDoS攻擊。當然,不止DDoS攻擊,防火墻技術、網絡掃描能力、安全監測能力,都是CENI網絡下一步要做的事情。
國際新聞 21-10-19
國際新聞 21-10-19
國際新聞 21-10-19
前沿動態 21-10-19
前沿動態 21-10-19
前沿動態 21-10-19
電商 21-10-19
電商 21-10-19
電商 21-10-19
前沿動態 21-10-18
前沿動態 21-10-18
前沿動態 21-10-18
電商 21-10-18
電商 21-10-18
電商 21-10-18
國際新聞 21-10-18
國際新聞 21-10-18
國際新聞 21-10-18
熱點 21-10-18
熱點 21-10-18